

5月8日,中國移動發布2023年至2024年蝶形光纜產品集中采購招標公告。本次集中采購產品為蝶形光纜,預估采購規模約500萬芯公里,按皮長計約477.58萬公里,說明計劃采購的蝶纜以單芯蝶纜為主。采用公開招標方式進行集中采購。項目設置最高投標限價為11.856億元(不含稅總價)。投標人投標報價高于最高投標限價的,其投標將被否決。
中國移動蝶形光纜歷次集采數據信息匯總表(表1)
2020年和2022年中國移動沒有進行集團層面的普通蝶形光纜的集采,由各個省公司自行根據需要進行省級集采。2017年到2023年中國移動蝶形光纜集采的關鍵數據分析結果如上表1所示。芯公里數和皮長公里數之比持續減小,說明蝶形光纜更多采用了單芯的結構。2018年碟纜集采沒有設置最高限價,中標企業的報價加權平均之后為248.68元/芯公里。隨后中國移動在2018年實際成交價簡單平均值的基礎上打了個97折設置為2019年最高限價。當然這種做法在理論上是采購方想繼續節約采購成本,供應商則可以以接近限價的方式進行報價,比如限價的99.9%左右進行報價,供應商能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再節約3個點的采購成本,也是能接受的結果?,F實是在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下,博弈總是不利于供應商的,因此我們看到了成交的實際報價加權以后的平均值折扣率達到了74.57%。讓蝶形光纜的價格創下了新低,也基本走到了成本價區域。2021年集采甲方再次調低了最高限價,但沒有按以前的做法把前次即2019年蝶纜集采成交價的均價作為最高限價,只是在2019年的最高限價基礎上再次下調了10%。這給價格的回升提供了一定空間。對生產廠家而言長期虧損已難以為繼,只能選擇理性報價。2019年最終投標結果顯示中標企業的報價加權后的平均價格折扣率高于95%,蝶形光纜的集采價格開始呈現一定程度的回歸。2023年最高限價與芯公里數之比為237.12,比2021年回升了10.6%,接近2019年的數據,合理反映了光纖和原材料價格的上升。
中國移動總部2022年共進行了兩次集采,集采的產品分別是非骨架式帶狀光纜和 G.654.E光纖光纜,總規模為1016.9萬芯公里;中國聯通集團進行了一次干線光纜集采,規模約3.3萬皮長公里;中國電信集團進行了G.652.D和G.654.E兩類型的干線光纜集采,但未公開具體集采規模。此外,三大運營商省級分公司層面也進行了若干次小規模的集采,總需求量約40萬芯公里。第四大運營商中國廣電2022年也進行了首次在集團層面的普通光纜和蝶形光纜集采招標,總規模約903萬芯公里,略低于中國移動當年的集采規模,成為光纖光纜第二大需求方。
從光纖光纜價格上看,以目前應用較為普遍的G.652.D光纜來說,其平均價格自2022年1月開始至2022年底一直處于上升通道,從不足30元/芯公里攀升至最高時的36元/芯公里。
ICC統計的數據顯示,2022年全球主要光纖光纜廠商營收總額達969.04億美元,比去年同期的816.03億美元增長了18.75%;毛利率為22.52%。凈利率為8.9%。2022年國內在5G、F5G和東數西算等新基建的影響下,國內光纖光纜需求量提升,集采規模和價格顯著回升,拉動了光纖光纜商業績和盈利的增長。國際上,疫情帶來的線上化,促使歐美地區加大5G和光纖網絡基礎設施的投入,海外光纖光纜的需求旺盛。
另據ICC統計分析,光通信上市公司營收增速較去年放緩。2022年,ICC所統計的100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,通信行業整體營收為整體營收為29161.16億美元,同比增長2.79%。毛利率為52.24%,凈利率為14.34%。
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,各國防疫政策和貨幣政策不斷調整,原材料,運輸成本持續上漲,企業面臨諸多挑戰。同時,全球數據中心建設加速,光纖部署升級,數字化進程加快給這一年的光通信企業帶來了機遇。2023年隨著疫情的結束,全球經濟復蘇會加快步伐,但不確定性依然很多,企業需提高風險意識,加強管控。